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9/1260348
台灣是水果王國,台灣人愛吃甜,消費者導向讓台灣水果越種越甜,幾乎失去水果應有的風味。農委會農試所為了找回台灣各項水果的原始好滋味,未來育種時會先培育甜酸比率適當的水果,希望國人吃到水果美味也不會影響健康。
農委會農試所所長陳駿季表示,消費者有迷思,覺得水果甜就是好,水果甜消費者回購率就高,為了躋身高價水果,農民為滿足消費者需求,水果越種越甜。他舉例,短短幾年間市面上葡萄的糖度就增加了4至5度,當水果太甜會遮掩原本帶有的酸味,進而喪失水果原本的風味。
農委會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組長翁震炘表示,有些水果確實非常甜,有些番茄糖度達18度、葡萄達20度以上,甜瓜、哈密瓜糖度更是動輒20幾度,甚至有鳳梨釋迦糖度高達26度,比甘蔗的24度更甜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農試所跟農糧署講這種內容真得是很掉漆,水果的甜度,受到採收天數、肥培管理、疏果、嫁接等多重因素影響,例如番茄嫁接茄子根作為砧木可防治病害並提升糖度平均約有1度左右,白肉火龍果開花後第40天糖度最高之後會下降。
但一般而言要提升水果的甜度,產量必然下降,例如以番茄為例,荷蘭人有做過相關研究,關於溫室番茄糖度提高,總產量約下降的研究。
那為什麼農民要種出低產量,高糖度的鮮果,而不是種出高產量,低糖度的鮮果?
這就是市場的趨勢,應該說市場需求的不是高糖度的鮮果,而是糖酸比適中,好吃的鮮果。
而一般的糖度Brix,並不等於總醣含量,例如台灣的火龍果Brix都超過15以上,甚至還有20,但也不會太過甜,因為火龍果有果膠、果酸等其他因素干擾糖度Brix。
例如17Brix的金鑽鳳梨汁如果做分析試驗,可能總醣含量只有70 mg/ml左右約7%,而不是17%的總醣。
而至於番茄糖度達18,這個我到很好奇是怎麼種的,一般玉女的農民種到11~13就算很好的,日本8以上就算高糖度番茄,這個番茄糖度達18究竟是什麼數字。
葡萄要頂,不只要糖度高,重點是大小,每顆14g,糖度20以上的葡萄就是頂級的葡萄,日本今年拍賣一串100萬的羅馬紅寶石,每顆破20g,糖度18以上。
網室吊瓜的甜瓜一顆糖度都在11~18之間,可以維持到15就算非常好的瓜了,動輒20度,是組長不了解產業,還是組長很會種!!!
不過這也不能怪翁組長,明明是一個資材與農業廢棄物處理的專業人才,卻被調到他不熟悉的作物生產組,他也是農委會被動技能,把對的人放到不對的位子的苦主。